單價: | 1.00元/米 |
發貨期限: |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天內發貨 |
所在地: | 廣東 佛山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發布時間: | 2024-03-05 23:34 |
最后更新: | 2024-03-05 23:34 |
瀏覽次數: | 201 |
采購咨詢: |
請賣家聯系我
|
預應力管樁施工操作工藝按照以下順序施工
一、測量放線:
1、在打樁施工區域附近設置控制樁與水準點不少于2個,其位置以不受打樁影響為原則(距離操作地點40m以外)。軸線控制樁應設置在距外墻樁5~10m處,以控制樁基軸線和標高。
2、樁基的軸線和標高均已測量完畢,經過檢查復核并應辦理預檢手續,歸檔備查。
二、測放樁位
根據控制點設定建筑物軸線及角樁,按樁位布置圖測放樁位,并在樁位中心用鋼筋或竹簽作好標記,樁位測放后應經監理單位復核后方能施工。為防止樁機就位時樁機自重擠壓土體使已測放樁位移位,在樁機就位后正式壓樁前應復核正確,樁定位偏差控制在20mm以內。
三、豎樁與插樁
根據已設定的控制點用直角坐標法對樁位進行二次復核,正確后下放首節樁,首節樁樁尖的中心點與樁位的偏差控制在20mm以內。
四、垂直度控制
當樁尖進入土層500mm后,用經緯儀調整樁機樁架處于垂直位置,再調整首節樁的垂直度(經緯儀一般架設在距樁機15m以外),使樁架與樁身保持平行,其精度誤差小于樁長的1%(首節管樁插入地面時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0.5%),即可壓樁,并在壓樁過程中進行跟蹤監測,指揮樁架保持其精度。如果超差,及時調整,但需樁身不裂,必要時拔出重插應盡可能拔出樁身,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以沙土回填后再進行施工,不允許采取強扳的方法進行糾偏,而將樁身拉裂、折斷。
五、打樁
1、打樁(錘擊施工)
用樁架的導滑夾具或樁箍將樁嵌固在樁架兩導注中,垂直對準樁中心,緩緩放下插入土中,待樁位置及垂直度校正后即可將錘連同樁帽壓在樁上,應在樁的側面或架上設置標尺。并做好記錄,始可擊樁,如樁頭不平時,用麻袋或厚紙板墊平,亦可先環氧砂漿補抹平整。開始打樁應起錘輕壓或輕擊數錘,觀察樁身,樁架,樁錘等垂直一致后,即可轉入正常施打,開始打樁時,落距應較小,入地一定深度待樁穩定后,再按需求的落距進行施打。
沉樁應用適合樁頭尺寸的樁帽和彈性襯墊,以緩和打樁時的沖擊和使打樁應力均勻分布,延長撞擊的持續時間以利樁的貫入。樁帽用鑄鋼或鋼板制成,錘墊多用硬木或白棕繩圈盤面成,樁墊多用松木或紙墊或酚醛層壓塑料,合成橡膠等。樁帽與樁接觸的表面須平整,與樁身應在同一直線上,以免打樁時產生偏斜。樁錘本身帶帽者,只須在樁頂護以繩墊或木塊。若樁須深入土時,應用送樁。送樁用堅硬的木料或鋼鐵制成,長度和直徑視需要而定,使用時,將送樁放于樁頂頭上,使與樁在同一垂線上,錘擊送樁,將樁慢慢打入土中。沉樁過程中,要經常注意樁身有無位移和傾斜現象,如發現問題應及時糾正,樁將沉至要求深度或到達硬土層時,落錘高度一般不宜大于1m,以免打爛樁頭,沉樁過程中作好沉樁施工記錄,至接近設計要求時,即可對貫入并或入土標高進行觀測,至達到設計要求為止,移樁機至新樁位。
六、接樁
1、一般采用焊接法。
2、樁段就位和相連接的樁節保持在同一軸線上,連接后樁身保持垂直。
3、管樁接樁
(1)、管樁拼接成整樁采用端板焊接連接,焊接前樁頭預埋鐵件清除污銹,露出金屬光澤。如樁節之間間隙過大,可墊鐵片填實焊牢,接合面之間的間隙不大于2mm。焊接時,應將四角點焊固定,對稱焊接以減少焊接變形,焊縫要求連續飽滿,焊縫厚度滿足設計要求。手工焊接時層用Φ3.2mm電焊條打底,確保根部焊透,第二層方可用粗焊條(Φ4mm或Φ5mm),采用E4303或E4316焊條。
(2)、拼接處坡口槽的電焊部分應分三層以上對稱進行環縫焊接,并采取措施減少焊接變形,正確掌握焊接電流和速度,每層焊接厚度應均勻,每層間的焊渣敲清后方可再焊次一層,坡口槽的電焊滿焊,電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焊縫每層檢查,焊縫不宜有夾渣、氣孔等缺陷,滿足《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5-07)二級焊縫的要求
(3)、接樁應盡量縮短時間,以避免停打時間過長導致樁周土重固結而影響沉樁。
(4)、焊縫完成后,應會同監理檢查驗收,待焊縫降溫1min后再行打樁,嚴禁用水冷卻或焊好后立即沉樁。
七、送樁
送樁時采取送樁器,可采用插銷式送樁器。送樁桿送樁時,應根據設計要求計算好送樁深度,并在送樁桿上做好醒目標記。當送樁至距設計標高1m左右時,測量人員指揮樁機操作工減小速度,并跟蹤觀測送樁情況,直到送樁至設計標高時,發出信號停止送樁。送樁過程中如有異常情況時,應即時向設計和建設部門反映,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送樁后留下的孔洞及時用道碴回填夯實。樁頂標高允許偏差為±50mm。樁頂位移偏差控制在允許范圍以內。送樁留下的孔洞要采用方木、筑膠板覆蓋,避免物品人員掉落,并及時回填,避免陷機。
八、常見質量問題現象、原因分析與防治措施
1.樁身斷裂
(1)、 現象:在壓樁過程中,樁身突然傾斜錯位,當樁尖處土質條件沒有特殊變化,而貫入度突然增大,施壓油缸的油壓顯示突然下降并引起機臺抖動,此時可能是樁身斷裂。
(2)、 原因:
①、樁材加工彎曲度超過規定,樁尖偏離樁的縱軸線較大,沉入過程中樁身發生傾斜或彎曲。
②、樁入土后,遇到大塊堅硬的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③、插樁不垂直,在壓入一定深度后,用移機方法來糾正,使樁身產生曲折。
④、多節樁施工時,相對接的兩節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焊接后產生彎曲。
⑤、樁材混凝土強度不夠,在堆放、吊運過程中產生裂紋或斷裂而未被發現。
(3)、 預防措施:
①、施工前應把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必要時對每個樁位用釬探檢查。
②、加強樁材外觀檢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定(L/1000且≤20mm)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不宜使用。
③、在插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直應及時糾正,樁壓入一定深度發生嚴重傾斜時,不得采用移機方法來糾正。接樁時要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端面間隙要加墊鐵片塞牢。
④、樁的堆放和吊運應嚴格執行規范,若樁身裂縫超過驗收標準嚴禁使用。
2、樁頂損壞
(1)、 現象:在沉樁過程中,樁頂出現損壞。
(2)、原因:
①、樁材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嚴,養護措施不力。
②、樁面不平,造成樁面與樁軸線不垂直。
③、樁頂與送樁桿的接觸面不平,送樁時造成樁面局部應力集中而損壞。
(3)、預防措施:
①、樁制作時,離心要均勻,樁頂加密箍筋位置要準確,并按規范養護。
②、沉樁前應檢查樁頂有無凹凸現象,其端面是否垂直于軸線,樁尖是否偏斜,若不符合規范要求不得使用,或經過修補處理后才能使用。
③、檢查送樁桿與樁的接觸面是否平整,如不平整應進行處理才能使用。
3、樁位偏移
(1)、現象:在壓樁過程中,相鄰的樁產生橫向位移或樁身上浮。
(2)、原因:
①、樁入土后,遇到大塊堅硬的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②、多節樁施工時,相對接的兩節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焊接后產生彎曲。
③、樁數量較多且樁距較小,壓樁時土被擠壓到極限密實度后而向上隆起,相鄰的樁被浮起。
④、在軟土地基施壓較密集的群樁時,由于壓樁引起的超孔隙水壓力較大把相鄰的樁推向一側或浮起。
①、壓樁前應先將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加強樁材外觀檢查,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定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不得使用。
②、在壓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直應及時糾正,接樁時要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施焊應嚴格執行規范。
③、采用井點降水、砂井或盲溝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④、壓樁期間不得開挖基坑,要等樁全部壓完,停置兩周后才能開挖。
4、沉樁達不到設計標高
(1)、現象:沉樁壓力已達到或超過設計值,但樁尖未到達設計的標高位置。
①、工程地質情況未能勘探清楚,尤其是持力層的標高起伏不明,致使設計考慮的持力層或選擇的樁尖標高有誤;
②、局部有堅硬夾層或砂夾層;
③、施工中遇到地下障礙物,如大石頭、舊埋設物等;
④、群樁擠土效應導致樁入土阻力增加;
⑤、樁機壓力過小。
①、工程地質情況應詳細勘探,做到工程地質情況與勘察報告相符;
②、合理選擇持力層或樁尖標高;
③、遇有硬夾層或砂夾層時,可采用先鉆后壓法(預鉆孔)穿透硬夾層,以利沉樁。
④、先用回轉鉆孔機進行預鉆孔取土、調整施工順序(先施工沉樁困難的樁)、在工程場地布置應力釋放孔和溝槽、減緩沉樁速度等,以減少擠土效應對工程場地的影響,釋放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