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冷鏈物流發"/>
浙江冷鏈物流: | 服務好 |
冷凍冷藏產品: | 時效快 |
浙江杭州: | 質量高 |
單價: | 220.00元/臺 |
發貨期限: |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天內發貨 |
所在地: | 浙江 杭州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發布時間: | 2023-12-18 04:51 |
最后更新: | 2023-12-18 04:51 |
瀏覽次數: | 163 |
采購咨詢: |
請賣家聯系我
|
如果用一個類比,未來的冷鏈產業數字化建設,就像5G基站建設一樣會成為國民基礎設施。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將布局建設100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2035年全面建成現代冷鏈物流體系,設施網絡、技術裝備、服務質量達世界先進水平。這將是快速增長的萬億級增量市場,吸引大量資本不斷涌入。
過去幾十年里,食品安全從吃飽到吃好,冷庫和冷鏈經歷了從無到有、先冷后鏈的發展,冷鏈的發展建設對整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無出其右的。也正是因為食品消費不斷升級、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食品安全意識不斷提高等因素促進我國冷鏈信息化市場的持續擴張與行業不斷發展,在“內需+政策”的雙重推動下,我們正在迎來冷鏈信息化的大時代。
在變革與機遇中,利用新技術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滿足政策法規要求,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是每個冷鏈企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數智化轉型已成為冷鏈行業和企業發展的大趨勢。
未來隨著國家監管力度的不斷提升,以及冷鏈物流市場空間的打開,冷鏈企業之間的競爭將上升到信息化、智能化等領域。冷鏈數字化和數字化冷鏈必將形成冷鏈產業的新格局,這是一條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由之路。
推進疫苗冷鏈配送系統建設和預防接種門診標準化建設是今年梅縣區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梅縣區按照廣東省疫苗冷鏈配送系統建設標準,共投入1000多萬元,對疫苗冷庫進行升級改造和設備更新,完善各鎮衛生院預防接種門診后補式冷庫和“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
梅縣區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主任侯杰向筆者介紹,疫苗從廠家冷庫出庫,到進購一方接收,必須全程冷鏈存儲、流通并嚴格監管。疫苗的保存溫度是2℃到8℃,如果低于2℃或者超過8℃,系統會發出智能報警,區疾控中心或預防接種門診工作人員收到短信之后會馬上派人過來查看,并對冷庫進行維護和維修。
區疾控中心在每個月底為梅縣區19家預防接種門診和4家產科配送疫苗,根據他們的計劃掃碼出庫,冷鏈裝車,途中冷鏈車也有溫度記錄,將疫苗送到每個預防接種門診后,預防接種工作人員對廠家、品牌還有全程溫度進行查看、簽收。
筆者在石扇鎮中心衛生院預防接種門診看到,候診區、接種室、處置室、冷鏈室、觀察區等功能區一應俱全,大廳內自動取號、排隊和叫號功能貫穿始終,引導家長按照服務流程完成預防接種,實現了預防接種全程數字化服務。
“這些設備投入使用后,可以保證我們預防接種門診的疫苗全過程數字化可追溯,為轄內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保障群眾預防接種安全。”石扇鎮衛生院院長卜勝勇說。
目前,疫苗冷鏈配送系統建設和預防接種門診標準化建設均已完成升級改造工作,進入驗收使用階段。該項目投入使用后,梅縣區將實現疫苗小包裝從進入疾控部門到完成接種全程信息采集、監控、統計和分析可追溯,實現接種對象接種信息智能化采集和全程監測管理,在全區構建起一張規范科學、優質高效、便捷智能的預防接種服務網絡,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疫苗接種服務需求。
相比普通藥物,物流疫苗對于溫度更加敏感,導致物流運作的要求更嚴苛,其供應鏈復雜程度也更大。借助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可以更好地進行全面監管和全流程追溯,從而助推疫苗冷鏈的建設與發展。
在物流肺炎全球流行的情況下,疫苗是戰勝疫情的有力武器,為保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從疫苗生產者到疫苗使用者的全程冷鏈系統。無論是在疫苗生產工廠、中轉冷庫,還是醫院、接種站等醫療機構,以及中間的運輸配送環節,都需要避光、避暴曬和避高溫。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任何一次不當操作和失誤都將給疫苗使用效力帶來不可逆的降低。為確保疫苗的質量和安全,實現全鏈條監管,信息化發揮出重要作用。
如果簡單地把物流分成倉庫與運輸,可以發現,哪怕是小企業,也用進銷存管理著自己的庫存,80%以上的企業都知道自己的倉庫里有什么。哪怕是大的企業,也很難知道自己的貨物在哪輛車上,現在是什么狀況。恰恰公路運輸幾乎是一切商業物流必須經過的環節。
在中國的物流行業,每天五百萬輛貨運車輛在運行,其中80%以上的業務活動通過來調度和監控,通過現金交易來實現完全手工的結算。80%以上的運輸活動只有你到了成千上萬個沒有電腦的調度室里,親耳去聽聲音洪亮的調度告訴你,你才知道自己的貨物究竟現在在哪里,80%的運費結算過程只有你到了成千上萬個業務點,親手翻動抽屜里的賬本和紙條才知道每一筆運輸的費用到底是如何發生的。信息的不對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黑洞,不確定性高、費用高的基礎物流環節沒有辦法共享跟蹤監控信息,沒有辦法共享結算信息。這個巨大的黑洞只有信息進,沒有信息出。
當前,眾多物流企業CIO已經逐漸認識到,產業鏈的延伸以及信息技術的日臻成熟,使得物流企業未來的發展定位必須以供應鏈服務為基準,因為現代物流建設必須能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對資源能進行快速整合,以便使得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多方面達到優集成的管理模式。要應用物聯網創新技術,加快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加快建設一批冷鏈物流示范工程,實現冷鏈產品(食品、農產品與醫藥等)全生命周期和全過程實時監管,促進冷鏈運輸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體化。硬件建設只是物聯網發展的前端,后端的數據傳輸、信息處理、智能化業務管理與運營則是整個物流網鏈條的未來核心部分與價值高端,這也恰恰是推廣物聯網應用的難點。
一、信息化建設直面挑戰
在山西疫苗事件、山東非法疫苗案等陸續發生后,國家對于疫苗安全監管日益強化,并在2019年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使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研制、生產、流通和預防接種等都受到更加嚴格的管理。
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相關規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生物制品》附錄進行修訂,并于2020年4月23日作為《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配套文件予以發布。值得一提的是,該附錄已經自2020年7月1日起開始施行,其中第59條明確“疫苗生產企業應采用信息化手段如實記錄生產、檢驗過程中形成的所有數據,確保生產全過程持續符合法定要求。”考慮到企業采用實時采集數據的信息化系統記錄數據的,其信息化建設需要一定周期,設置了兩年的“緩沖期”,即應在2022年7月1日前符合相關要求,如今距離該日期已不足一年,
新修訂《生物制品》附錄的發布,對中國醫藥企業的信息化提出新要求,也給以疫苗為代表產品的中國生物制品行業帶來挑戰和機遇。物流疫情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生物疫苗的需求與供應市場,國藥、科興等多款中國產疫苗連續得到WHO批準并開始出口海外,這也促使中國疫苗企業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從而與國際接軌,比如疫苗出口到歐美必須解決的“產品信息化全流程追蹤追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