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廢汽車拆解再生利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第.一 報廢汽車拆解產品市場預測一、我國廢棄資源再利用現狀分析當今世界,地球溫暖化及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生態惡化日益加重,人類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城市出現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以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的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必然產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枯竭、能源不足等負面效應。
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也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我們應當吸取經驗教訓,防止誤入經濟發展的歧途。
改變不合理經濟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使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經濟發展相互協調,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課題。
我國受“地大物博”思想的影響,城市廢棄物的處理大多采取扔掉、燒掉、埋掉等簡單粗放型的方式。
這種處理方式不僅對土地、空氣、水源等生活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浪費了很大的可再利用資源。
廢棄物處理的方法、技術以及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
特別是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和再利用問題進入學術界研究視野達不到15年,技術引進更是幾年前才開始的。
當前,我國許多城市已經建成了垃圾處理場,但和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比較,還有很大的差距。
加之社會及公民對資源的有限性,廢棄物處理要“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等問題的認識不足。
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建立省資源、節能源、廢棄物再利用的和諧經濟發展模式,是一個嚴峻的任務。
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世界性的發展趨勢。
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利于為我國各級政府制定城市建設,資源環境保護,廢棄物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規及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我國大中城市在廢棄物的處理及資源再利用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通過調查,綜合分析歸納如下:1、是政府投資以及扶持的力度不夠,是制約廢棄物處理及廢棄物資源再利用的重要原因。
在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為主的經濟模式轉向市場經濟為主的經濟模式,地區經濟還不算發達的狀況下,廢棄物的處理及廢棄物資源再利用只靠市場經濟來促其發展,是很不現實的。
國家和地方政府財政的支持力度是此項事業的有效保證。
各城市的政府投資額度不盡相同,從總體看,投資力度的增長還是不夠的。
2、是生產中產生垃圾的企業和個人,對廢棄物造成環境污染以及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意識不強,加上廢棄物處理設施落后,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使廢棄物的處理、回收利用處于無序狀態。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各城市的垃圾處理大多采用簡單的填埋和焚燒形式。
回收部門多為規模小、設施簡陋的私人經營。
作為政府主管部門的環衛機構,只進行垃圾原始收集,運往垃圾傾倒填埋場地,未采取減量化等任何處理措施。
致使城市周圍的垃圾處理場面積不斷擴大。
廢棄物不僅威脅著城市,也在向農村蔓延,不僅浪費了大量可回收資源,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3、是部分城市的政府只看到眼前的短期效益及經濟利益,不能用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的長遠目光,認識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所謂盈利企業造成的危害性,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致使先污染,后治理的惡性循環局面仍在繼續。
4、是對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宣傳不夠,未起到提高企業和個人認識程度的作用。
為了更好的對我國廢棄物處理及廢棄物資源再利用,構建節約型循環型經濟社會,改變“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走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協調發展之路,我們要做到的是: 第、一,是解決認識問題,特別是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對構建循環型經濟社會必然性的認識。
要把改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經濟發展不合理模式,協調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作為我國構建循環型經濟社會的切入點。
第二,是建立推動循環經濟社會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以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益性事業。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應通過政策支持,引導再生資源行業的發展。
通過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研究建立適合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能夠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激勵機制,研究制定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促進再生資源行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有關措施及其相關法律體系。
第三,是進行相關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
積極推進污染治理技術、廢棄物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和生態工業銜接技術等。
隨著科技發展,垃圾處理設備不斷改進,廢棄物處理的現代化、科學化、系統化水平也逐漸提高。
如將現代機械用于垃圾分揀;生物技術用于垃圾制肥,提高制肥效率和質量;現代化信息技術用于垃圾綜合管理系統等等。
二、我國資源綜合再利用產業前景分析資源綜合利用是一個非常廣闊的領域,現階段的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資源的開采過程當中,共生伴生礦、低品位礦、 尾礦的綜合利用;二是生產當中產生的工業“三廢”,即廢水、廢氣、廢渣、還有余熱、余壓的綜合利用;三是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就是廢舊物資如何綜合利用。
隨著資源綜合利用的范圍在不斷擴展,我們的認識也要逐步提高以適應工作的需要。
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有兩點:一是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也就是物盡其用。
更重要的一點是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怎樣把各種廢棄物(以前認為是沒有用的垃圾)處理好,讓它不產生環境污染,在此基礎上再資源化。
資源綜合利用是我國一項長遠的發展方針,這不是一句口號,比如:第、一清潔生產,也就是從源頭著眼在生產的各環節都注意少產生污染物,甚至不產生污染物,對必須要產生污染物的從設計、生產的時候就考慮到用簡單的技術來處理它。
第二生態工業園區,就是從生態工業的高度來認識工業生產,讓它對環境不產生污染,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第三循環經濟,循環經濟與知識經濟在國際上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國對知識經濟宣傳的比較多,對循環經濟了解的較少,僅、限于如何對一種資源的廢棄物再利用。
要想實現這些想法,必須建立在做好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的基礎上,沒有資源的綜合利用根本就談不到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
說我國的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的前景可歸納為12個字:任重道 遠、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三、我國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意義分析十八大提出,要把推進城鎮化建設作為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點,城鎮化建設是中國今后發展的大內需潛力之所在。
城鎮化建設和發展一定要遵循人類社會科學的發展規律,綠色、低碳、節能環保將是其在建設中必備的首要條件。
作為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在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推動人類生態文明進步中必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我國自然資源稟賦較差,重要資源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水平。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階段,資源的剛性需求將會加大,資源供給形勢相當嚴峻。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活動對資源的依賴性越來越高,生產生活廢棄物大量增加,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其主要表現在:1、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是節約資源的根本辦法。
再生資源產業是對資源永續利用,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相對于傳統線性經濟模式具有顯著的節能效益。
2、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可以有效緩解我國資源短缺的矛盾。
中國作為全球第、一資源消耗超級大國,無論推行開采型資源戰略還是儲備型資源戰略,都是不能持久的無源之水。
只有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才可以有效緩解我國日益嚴重的資源短缺矛盾。
3、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是我國從根本上減輕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
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可有效減輕環境承載壓力。
4、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可以增加就業崗位,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既可以發揮我國勞動力比較優勢,緩解就業壓力,已成為進城農民工就業的一條重要渠道。
5、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是應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迫切需要。
由于我國產品出口后產品產生的廢棄物基本上沒考慮回收,為此很多外國政府擬對我國出口產品征收廢棄物處理稅,這對我國產品出口帶來不利的影響,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將有效的解決產品出口面臨的問題。
綜上可見,資源綜合利用是對原生資源有效的補充,大力發展資源綜合利用是解決自然資源短缺的重要舉措,更將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資源化,提升資源再利用的能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小康社會發展的進程。
四、項目產品應用市場及價值分析 1、塑料制品、橡膠制品需求分析 (1)塑料制品從現代汽車使用的材料看,無論是外裝飾件、內裝飾件,還是功能與結構件,到處都可以看到塑料制件的影子。
外裝飾件的應用特點是以塑料代鋼,減輕汽車自重,主要部件有保險桿、擋泥板、車輪罩、導流板等;內裝飾件的主要部件有儀表板、車門內板、副儀表板、雜物箱蓋、座椅、后護板等;功能與結構件主要有油箱、散熱器水室、空氣過濾器罩、風扇葉片等。
報廢汽車的塑料理想的出路是再利用,其回收處理工藝卻十分復雜,在一些回收處理技術較先進的國家,對塑料件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也尚在研究開發之中。
目前,國外仍主要是采用燃燒利用熱能的方式來處理汽車廢舊塑料件,并通過一定的清潔裝置,將不能利用的廢氣和廢渣進行清潔處理。
但日本及歐洲各國在幾年前已分別提出了對汽車廢舊塑料的利用要求,并規定了具體的年限。
由于汽車工業發達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促進了包括塑料和橡膠在內的廢舊材料的回收利用,汽車廢塑料制品的實際利用率預計到2015年可達到95%。
目前,汽車廢舊塑料的回收、再生與利用技術,在國外己成為一個熱點并逐步形成為一種新興的產業。
中國廢舊塑料年產生量約1000萬噸,其中報廢汽車塑料約為80萬噸,包括:汽車用塑料品種有:PVC、PP、PE、PU、ABS、PA、POM等。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大的廢舊塑料市場和再生利用國,也是全球廢舊塑料進口量大的國家。
目前我國廢棄塑料應用市場非常火爆,市場價值在1000億元以上。
近年塑料原料漲價對該市場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廢棄塑料價格有很大增幅,較為純凈的PE、PP回收料價格高達6000多元,幾乎接近未漲價前原料的價位。
塑料制品加工相對容易、耗能少、大部分制品可回收再利用,再生塑料的售價,只有新塑料的50%,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應用范圍廣,是值得推廣使用的。
(2)輪胎橡膠制品處理和利用廢舊輪胎,主要有兩大途徑:一是舊輪胎翻新,二是廢輪胎的綜合利用,包括生產膠粉、再生膠等。
翻新是利用廢舊輪胎的主要和方式,就是將己經磨損的、廢舊輪胎的外層削去,粘貼上膠料,再進行硫化,重新使用。
輪胎是我國主要的橡膠制品。
2009年,我國生產輪胎消耗橡膠已占全國橡膠資源消耗總量的70%左右,年產生廢輪胎2.33億條,重量約合860萬噸,折合橡膠資源約300多萬噸,若能全部回收再利用,相當于我國5年的天然橡膠產量。
在廢舊輪胎綜合利用方面,我國已初步形成舊輪胎翻新再制造,廢輪胎生產再生橡膠、橡膠粉和熱解四大業務板塊。
現有輪胎翻新企業約1000家、再生橡膠企業約1500家、橡膠粉和熱解企業約100家。
2009年,我國輪胎翻新產量僅為1300萬條,翻新率不足5%,而發達國家輪胎翻新比例在45%以上;再生橡膠產量約270萬噸,橡膠粉產量約20萬噸,廢舊輪胎的翻新率、回收率和利用率都處于較低水平。
我國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產業發展遠不能適應當前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的要求。
2、廢舊有色金屬回收市場需求分析資源有限,再生無限,我國在很多領域已進入資源循環的大周期,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在人們的意識中,廢舊金屬的循環利用只是停留在廢物處理上。
我國再生金屬行業絕大多數為民營企業,尚未形成規模效益。
作為全球大的廢舊有色金屬入口國,我國再生金屬工業所需的廢舊有色金屬中2/3仍依靠進口。
目前我國廢有色金屬積蓄量超過兩億噸,已成為一座儲有優質礦產資源的“城市礦山”,在“十二五”期間政府可能給予再生有色金屬產業以更大的扶持力度。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數據分析,2008年我國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530萬噸,2010年中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突破720萬噸,約比2009年增產100萬噸,受益于市場需求旺盛,產品價格回升,以及廢料貿易回暖。
我國有色金屬消費居全球首位,廢舊有色金屬資源蓄積量相對不足,廢舊有色金屬原來主要依賴進口,2010年我國進口廢舊有色金屬721萬噸,由于有色金屬為稀缺資源,據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測算,2010年全年3種重要有色金屬(銅、鋁、鋅)消費量達到或超過2900萬噸,比上年增長10%左右。
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直接推動了有色金屬工業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
由產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制定的《2009—2015年再生有色金屬利用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已經完成。
按照《規劃》,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1100萬噸,約比目前水平翻兩番。
再生精煉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當年精煉銅、電解鋁、精鉛產量比例的40%、30%和30%以上。
《規劃》將確立一批重點示范工程、園區和市場,國家將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
3、廢舊鋼鐵回收市場需求分析當前,鐵礦資源緊缺已是全球性的問題,成為制約世界鋼鐵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導致一些國家對廢鋼資源紛紛采取各種保護舉措,我國的廢鋼進口也加大了難度。
我國是全球的大產鋼國,也是廢鋼消費多的國家,又是廢鋼資源較為短缺的國家。
我國是全球第、一個年產鋼量突破2億噸的國家,并連續8年保持鋼產量世、界第、一,由此拉動了廢鋼的消費,廢鋼供應矛盾日趨突出,國內的廢鋼缺口很大,而這個缺口主要由進口資源進行彌補。
我國的廢鋼資源不足,鋼鐵蓄積量少,社會回收廢鋼鐵的數量還不能滿足生產需求,我國的廢鋼消費將越來越依賴于國際廢鋼市場。
當今,在廢鋼資源全球性緊缺、國際市場價格頻頻上揚的情況下,對于我國來說,建立穩定、鞏固的廢鋼鐵回收循環利用基地尤其重要。
大力開發國內廢鋼資源,特別要著重發展國內的廢鋼鐵回收、加工、配送基地。
目前我國的廢鋼鐵回收、加工企業都很小,裝備簡陋,建立現代化廢鋼鐵循環回收利用基地大有可為,現在已經進入了汽車報廢的高潮期,廢鋼鐵循環回收利用基地將更有用武之地。
4、銅產品市場應用價值及前景分析銅由于具有一系列的優良性能:導電率與熱導電率高、抗腐蝕性能強、加工成形性能好、強度適中等,目前已成為第二大有色金屬,是全球經濟各行業中廣泛需求的基礎材料,在我國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銅普通的分類方法是將其分成:黃銅、青銅、白銅。
(1)黃銅黃銅是以鋅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基合金,因常呈黃色而得名。
黃銅色澤美觀,有良好的工藝和力學性能,導電性和導熱性較高,在大氣、淡水和海水中耐腐蝕,易切削和拋光,焊接性較好且價格便宜。
常用于制作導電、導熱元件,耐蝕結構件,彈性元件,日用五金及裝飾材料等,用途廣泛。
(2)白銅白銅是以鎳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合金,若含有第三元素如Zn、Mn、Al等,則相應地被稱為鋅白銅、錳白銅、鋁白銅等。
這類材料的特點是具有優良的抗蝕性能和中等以上強度,彈性好,加工成形性能和可焊性好,易于熱、冷壓力加工,易于焊接,廣泛用于制造耐蝕結構件、各種彈簧與接插件、金屬網、醫療器材、精密機械和化工零件制造上等,在國外還廣泛用于制造“ 硬幣”、海船冷凝器等。
(3)青銅青銅是歷史上應用的一種合金。
為了改善合金的工藝性能和力學性能,大部分青銅內還加入了其他合金元素,如鉛、鋅、磷等。
由于錫是一種稀缺金屬,工業上還使用許多不含錫的無錫青銅,它們不僅價格便宜,還具有所需要的特種性能。
無錫青銅主要有鋁青銅、鈹青銅、錳青銅、硅青銅等。
還有成分較為復雜的三元或四元青銅。
錫青銅有較高的力學性能,較好的耐蝕性,減摩性和好的鑄造性能;對過熱和氣體的敏感性小,焊接性能好,無鐵磁性,收縮系數小。
錫青銅在大氣、海水、淡水和蒸汽中的抗蝕性都比黃銅高。
鋁青銅有比錫青銅優良的機械性能和耐磨、耐蝕、耐寒、耐熱、無鐵磁性,流動性,無扁析傾向,可得到致密的鑄件。
在鋁青銅中加入鐵、鎳和錳等元素。
可改善合金的各種性能。
5、我國廢舊玻璃用于領域及市場分析廢舊玻璃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世、界各、國對它的回收利用都十分重視。
廢舊玻璃的回收,可以減少固體垃圾的數量,廢舊玻璃的利用,可節省資源,開發出許多新的產品,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廢舊玻璃資源主要用于領域:(1)熔制玻璃制品將廢舊玻璃摻入配合料中,是廢舊玻璃利用的傳統方法,可以節省原料,燃料,減少廢氣排放量,減小對熔窯的侵蝕,延長熔窯使用壽命。
(2)生產實心玻璃微珠以廢舊玻璃為主要原料制造的實心玻璃微珠已得到廣泛的應用。
在化工行業,用作油漆,油墨,涂料,制藥等生產時的研磨介質;在機械行業,用作內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