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價: | 面議 |
發貨期限: |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天內發貨 |
所在地: | 山東 菏澤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發布時間: | 2023-11-28 15:06 |
最后更新: | 2023-11-28 15:06 |
瀏覽次數: | 91 |
采購咨詢: |
請賣家聯系我
|
AERTO艾亞特蓄電池AERTO-38BT/UPS電源用蓄電池
鉛酸蓄電池安裝要求
● 使用前檢查電池外觀有無裂紋,破損,漏液現象, 一經發現應及時查找原因或進行更換。
● 電池應安裝在遠離火源,熱源(大于2M)的地方,必須有良好的排氣通風條件,應確保電池運行的環鏡溫度在15-25度。使得電池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 充電電流電壓,時間必須按廠家規定執行,電池避 免過充過放電。
● 搬運,安裝,使用過程中應避免電池正,負極短路。
蓄電池性能的優越性:1.內部為凝膠電解質,無游離電解液存在。在強充情況下,不會出現滲漏電解液現象。2.電解質約有20%容馀份量,在高溫操作或過量充電時仍極為可靠,電池不會產生“干化”現象。電池的高低溫度范圍較寬。3. 采用高靈敏低壓單向氣閥,能保證及時排放過壓氣體。電池不會出現滲漏或鼓脹的現象。電池完成密封,不需要特殊通風設備。4.2V單體已達標稱容量 (2500Ah),電池均勻性很好,允許不同容量,什致不同生產年份的新舊電池進行串,并聯混合使用。電池組相互間不會產生“環流”現象。5.膠體電 解質上下濃度一致,不會產生酸分層現象。反應均勻,在高倍率放電情況下,極板不會變型而導致內部短路。6.可造成高柱狀型電池,占地面積小(如 3000Ah/48V電池組占地僅2.9平米)。200Ah-1500Ah單元有豎放式/臥放式可供選擇。7.電解質的濃度低,為1.24Kg/L,電池使用壽命較長,在常溫20下達1820年。內部有深度放電保機制,深放電后的電池仍能聯接在負載上。在四周內充電也無損電池的性能。經充電后很快恢復 電池的標稱容量,也不會影響電池的壽命。
駱俊蓄電池內部失水的原因:鉛酸蓄電池失水會導致電解液比重增高、導致電池正極柵板的腐 蝕,使電池的活性物質減少,從而使電池的容量降低而失效。鉛酸山特蓄電池密封的難點就是充電時水的電解。當充電達到一定電壓時(一般在2.30V單體以 上)在蓄電池的正極上放出氧氣,負極上放出*氣,產生電解液水分的流失。必須嚴格控制充電電壓,不能過充電,造成蓄電池失水。根據實際測試情況,出現 蓄電池故障基站中大部分電池都存在電池失水問題,分析原因是由于蓄電池廠家對于安全閥的控制也存在一定問題。目前規定的安全閥開啟壓力是15Kpa以 上,而實際運行中由于同一品牌普遍出現山特蓄電池失水,對山特蓄電池安全閥的控制壓力,不得不進行認真研究。建議同廠家積極聯絡,并對目前安全閥開啟 壓力進行測試,以甄別失水原因
AERTO艾亞特蓄電池AERTO-38BT/UPS電源用蓄電池
4月29日,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這是繼2020年5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后,我國載人航天史上又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中國載人空間站,簡稱中國空間站或天宮空間站,是一個在軌組裝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實驗室系統。空間站軌道高度為400~450千米,傾角42~43度,載人空間站命名為“天宮”,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中國空間站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為基本構型。
天和核心艙是未來空間站的指揮控制中心。航天員的生活起居要在這里進行,并將在此開展一定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為了讓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長期生活能夠更加舒適,核心艙提供了約50立方米的空間供航天員工作生活。除了升級睡眠區,還新增了專門衛生區和運動區。核心艙內還可以連WIFI上網。如此龐大的系統,用電需求相應升級為“天宮二號”的近三倍,需要強有力的電力保障。
太空中,核心艙唯一的能量來源,就是太陽能。天和核心艙配有兩對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翼,單翼面積可達到67平方米。其在光照區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供整艙應用,為蓄電池儲存能量,以便核心艙飛至陰影區時使用。這兩組太陽電池翼在初期發電能力超過18000瓦,遠遠超過了國內之前任何一個航天器。
“天宮二號”的太陽電池翼單翼翼展只有3米,天和核心艙的電池翼單翼展開增加到了12.6米。運載火箭的裝載空間有限,研制人員在國內應用了多維多步展開的柔性太陽電池翼,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得益于高效光電轉換效率的三結砷化鎵太陽電池的應用,它們與高比能鋰離子蓄電池一起,構成了強大的電源系統,為空間站提供可靠、充足的不間斷發電。
核心艙太陽電池翼的另一個特殊功能,是其在軌期間可以整翼拆卸、轉移。考慮到后續空間站組建完成后對核心艙太陽電池翼造成的遮擋,從而影響發電,這兩個太陽電池翼可由航天員與機械臂配合,實現艙外拆卸、轉移,安裝于后續發射的實驗艙尾部桁架上,并在軌重新組建供電通道,實現了在軌能源拓展的功能。
空間站長期在軌穩定運行,航天員長期駐留,站內安全是關鍵的問題。在空間站運行到太陽無法照射的陰影區時,鋰離子蓄電池負責為整個艙體供電。電池的安全性如何保證?
研究人員經過長期攻關,找到了解決辦法。他們設計出了一種滿足空間站運行需求的長壽命大容量高安全鋰離子蓄電池。該電池采用陶瓷隔膜,具備良好的防內短路效果,在電池組內使用阻燃材料,防止電池高溫引發燃燒。
據悉,空間站核心艙共有6組鋰離子蓄電池,每組有66個單體電池。研究人員還設計出了一套智能化的鋰電管理系統,實現高精度、高可靠、高安全的鋰電充電控制。電池充電時啟用三級保護機制,并實施溫度監測,當充電溫度高于設定安全溫度值時,立即停止對該蓄電池充電。
空間站在長達10年以上的在軌運行過程中,航天員需定期對鋰電進行在軌更換。如何在不影響空間站的正常供電情況下確保航天員的操作安全?研制人員為鋰電更換操作上了“雙保險”。核心艙有兩個功率通道,當其中一個通道需要更換電池時,由另一個通道作為主力供電。每個功率通道中,任意一個機組中電池需要更換時,本機組斷電,剩余兩個機組可以保證本通道正常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