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價: | 面議 |
發貨期限: |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天內發貨 |
所在地: | 河南 鄭州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發布時間: | 2023-11-27 00:54 |
最后更新: | 2023-11-27 00:54 |
瀏覽次數: | 105 |
采購咨詢: |
請賣家聯系我
|
2024第18屆中國歐亞國際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博覽會
時間:2024年3月14日—17日
地點:西安臨空會展中心
指導單位
中共西安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
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主辦單位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
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
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中國電子儀器行業協會
中國電子學會元件分會
陜西省電源學會
西安市軍民融合發展服務中心
西咸新區黨工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
西咸新區先進制造業促進局
西咸新區發展改革和商務局
西咸新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局
西咸新區航空航天協會
西咸新區現代物流協會
西安三聯國際會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三聯空港國際會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一年一屆的中國歐亞國際軍民兩用技術博覽會將于2024年3月14日-17日在西安隆重舉辦,在這場關于軍民兩用技術、大飛機制造、航空航天、國防裝備、國防電子、科研院所成果、節能環保、新材料(特種金屬功能材料、合金材料、鈦材料、復合材料、LED、光伏太陽能、風能、核能、電子工業制造、電子生產設備、電子信息制造、衛星應用產業、儀器儀表、計量檢測、激光及光電技術、電磁兼容技術與設備、電子元器件、通信產業、電源、航空航天、通訊雷達、導航裝備、junpin模型、軍用車輛、防務裝備、電子對抗技術的性的國際盛會中,薈萃行內企業、為業內同行提供理想的商務交流平臺是歷屆以來我們所致力的目標。
自1996年起,軍博會已成功舉辦了十七屆已成為國內規模和影響較大的展示軍民兩用技術、電子信息實力,促進國防科技與地方經濟融合互動的重要平臺。往屆博覽會累計展出50萬平米,累計參加企業8100余家次,參觀觀眾500000余人次,成交量逾百億元人民幣,獲得了廣泛的贊譽。
2024年第十八屆中國歐亞國際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博覽會以“一帶一路,軍民兩用,空天電子,‘智’造共贏”為主旨,定于2024年3月14日~17日在西安舉行,計劃展出三大主題,總展位1500余個,展出面積3萬平方米。
參展范圍:
軍民融合技術裝備
核工業應用技術與裝備、船舶工業技術、兵器工業技術與裝備、運載火箭、小型火箭技術、海陸空天測量及觀測技術、衛星技術、GPS衛星導航設備、衛星氣象云圖接收設備、衛星數控通訊設備、遙感技術、逆向仿制系統、安防立體智能管理系統、光學技術、軍民兩用紅外技術、化學及防化設備、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特種車輛。
國防電子設備
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液晶顯示、電控系統、激光及光電子產品、微波、射頻組件和模塊、電子元器件及組件、電磁兼容、濾波器、繼電器、傳感器、編碼器、變送器、敏感元件、jungong電源、電池、印制電路板、開關、連接器、線纜組件、機電元件、電磁屏蔽產品、電子測試測量儀器、電子制造設備、SMT表面貼裝設備、防靜電、精密零件、jungong試驗設備、測量設備、各類環境試驗設備、力學試驗設備、儀器儀表等。
數字國防與數據安全
數據安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物聯網安全、終端安全、信息存儲、安全可靠軟硬件、操作系統、基礎軟件、CPU、服務器整機、桌面終端及應用、數據庫、中間件、容災備份、防火墻、CAE軟件、仿真驗證、安全軟件、電磁信息安全防護、輸入/輸出設備、載體銷毀設備等。
信息通信指揮技術與設備
軍事通信系統、指揮系統、控制系統、可視化系統、***制導、情報偵察、目標定位跟蹤、遙測系統、飛控系統、火控系統、雷達系統、電子對抗、情報偵察系統、應急通信、圖像處理、信號處理、數據采集、加固計算機、各種板卡、液晶顯示器、實時顯控、人機界面、嵌入式產品、固態硬盤、數據存儲、GIS軟件/系統、可穿戴、虛擬現實、北斗導航、時間頻率、5G技術、總線技術、測控系統、故障預測與診斷、慣性導航、仿真測試、高速相機、空管系統、虛擬儀器、半實物仿真、防爆電氣、熱控系統、通信保密與安全、通信器材、各種通信天線、天線升降桿、無線圖傳、無線自組網、操控臺、通信指揮車、數據機房、光纖光纜、光傳輸、光器件、光通信、激光通信、通信電源、儲能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蓄電池、發電機組等。
軍警無人裝備
無人機整機、反無人機裝備、小型低空飛行器、無人機探測攔截與管控裝備、飛艇技術、無人機吊艙/云臺/相機/鏡頭、無人船艇、無人車輛、軍用無人機器人、四足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
智慧安防系統與設備
智慧邊海防、智慧營區、智慧物聯、廣播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監視雷達、視頻聯動系統、出入口控制、車輛防盜報警系統、安檢排爆、實體防護、低空防御、生物識別、周界警報系統、光纖預警、電子圍欄、光電與紅外系統、相機、鏡頭、熱像儀、夜視儀、光電吊艙、雷電防護等。
后勤保障技術與裝備
軍事訓練器材、智能打靶裝備、軍需食品與服裝、軍事醫療裝備、戰傷救治、急救器材、應急救援裝備、炊事裝備、單兵裝備、junpin包裝、油料裝備、物流裝備、新能源、啟動電源、電力保障裝備、軍事教學裝備、野營裝備、外骨骼助力裝備、槍彈柜、移動方艙、偽裝器材、偽裝氣模、假目標、降落傘裝備、傘兵攜行具、軍犬傘降裝具、充氣假目標、靶標、發射體、器材箱等。
軍民兩用新材料
特種材料、軍民兩用材料、靶材技術、合金材料、高材料、無機材料、生物(纖維)材料、超導和納米材料、屏蔽材料、電子新材料、jungong復合材料、特種纖維、炭纖維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制品、鋼鐵材料及制品、輕型合金材料及制品、高溫結構材料及制品、金屬電子材料、半導體封裝材料、焊接材料、噴涂材料等。
小知識:
傳統的“救生衣不隔熱,消防服不防爆,防爆服無浮力”。傳統救生衣靠近火場時,常因為部分燒毀而失去浮力功能或導致有效凈浮力減小,難以為落水人員提供充足的浮力,對人員主動跳水時受到的沖擊的保護效果較差。戰斗消防服穿戴困難,無法提供浮力條件,并且材質均有較高的吸水率,增大了人員落水后的逃生難度。傳統防爆服整體重量較大,穿著不方便,無法滿足戰時的時間限制和行動限制。可見這些防護服都不足以有效應對戰時復雜的海上環境。導致目前海軍應急裝備中缺乏一種兼備高浮力、強隔熱、抗沖擊的作戰防護服。
正因如此,需要研發一套功能多樣、應用場景廣泛的防護服。該避險服優異的阻燃隔熱性能,能在火災、爆炸等突發狀況時減輕高溫對人體造成的傷害,自身低密度特性可以為意外落水人員提供必要的浮力。具備抗沖擊能力,對爆炸、熱沖擊等場景有顯著減傷作用。集提供浮力、防火、防爆等多功能于一體,面對不同的應用場景時,還可針對性的做出功能偏向性調整。
該避險服采用了新的樹脂共混增韌技術、高生物基雙酚化合物以及電沉積法鍍層手段,研發合成了新型顆粒增強型固體浮力材料。相較于傳統材料,具備更高的強度、更低的密度以及的隔熱阻燃性能。肌群仿生衣體結構設計解決了硬質衣體可能影響活動的問題,使穿戴更為舒適,保證了避險服的功能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