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設備檢修知識根據生產設備的管理經驗和設備狀況制定計劃,而按計劃進行的檢修。
根據檢修內容、周期和要求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小修、中修和大修。
定期檢修存在兩方面的不足:1、設備存在潛在的不安全因素時因未到檢修時間而不能及時排除隱2、設備狀態(tài)良好,但已到檢修時間,就必須檢修,檢修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檢修效果也不好。
對于制定設備檢修計劃的人員經驗要求極高。
計劃外檢修是指設備運行過程中突然發(fā)生故障或事故必須進行不停車或停車檢修。
計劃外檢修的特點:檢修事先難以預料,無法安排檢修計劃,要求檢修的時間短、檢修質量高、檢修環(huán)境及工況復雜、施工難度大。
檢修比例大。
由于壓縮機在系統(tǒng)工作中要高速運轉,又是一種機電一體化的高精度裝置,在實際使用中經常會發(fā)生故障。
主機是壓縮機的核心部分,長期處于高速運轉狀態(tài),其在運行到一定時間或者年限后都必須進行預防性大修。
壓縮機電機部分出現問題、壓縮機吸、排氣閥關閉不嚴和熱保護器故障應采取更換的辦法。
壓縮機抱軸、卡缸故障可以先嘗試維修,具體方法為以下幾種:(1)敲擊法:開機后用木錘敲壓縮機下半部,使壓縮機內部被卡部件受到震動而運轉起來。
(2)電容起動法:可以用一個電容量比原來更大的電容接入電路啟動。
(3)高壓啟動法:可以用調壓器將電源電壓調高后啟動。
(4)卸壓法:將系統(tǒng)的制冷劑全部放空后啟動。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奏效,只有更換新的壓縮機。
壓縮機大修包括以下幾個部分:A、大修主機及齒輪箱:更換主機轉子轉動軸承更換主機轉子機械軸封、油封更換主機轉子調整墊更換主機轉子密封墊更換主機轉子組合墊調整主機轉子精密間隙更齒輪箱主/付轉動軸承更換齒輪箱機械軸封及油封調整齒輪箱精密間隙調整齒輪箱齒輪精密間隙B、電機軸承加黃油C、檢查或更換聯軸器D、清潔保養(yǎng)空氣冷卻器E、清潔保養(yǎng)油冷卻器F、檢查或更換止油閥G、檢查或更換卸荷閥H、清潔水氣分離器I、更換機油J、清潔機組各散熱面K、檢查各電器元件工作情況L、檢查各保護功能及其設定值M、檢查或更換各管線N、檢查各電器元件接觸情況 風機的檢修A .離心式風機的檢修檢修前的檢查風機在檢修之前,應在運行狀態(tài)下進行檢查,從而了解風機存在的缺陷,并測記有關數據,供檢修時參考。
檢查的主要內容有:1.測量軸承和電動機的振動及其溫升。
2.檢查軸承油封漏油情況。
如風機采用滑動軸承,應檢查油系統(tǒng)和冷卻系統(tǒng)的工作情況及油的品質。
3.檢查風機外殼與風道法蘭連接處的嚴密性。
入口擋板的外部連接是否良好,開關動作是否靈活。
4.了解風機運行中的有關數據,必要時可作風機的效率試驗。
風機的檢修1.葉輪的檢修(1)焊補葉片。
(2)更換葉片。
2.更換葉輪3.更換防磨板4.軸的檢修5.輪轂的更換6.軸承的檢查及更換7.外殼及導向裝置的檢修 風機試運行1.風機檢修后應試運行,試運行時間為4~8h。
2.在試運行中發(fā)生異常現象時,應立即停止風機運行查明原因。
3.試運行中軸承振動(垂直振動),一般應達到0.03mm,不超過0.09mm,軸承晃動(水平振動),一般應達到0.05mm,不超過0.12mm。
4.試遠行中軸承溫度應不超過70℃。
5.風機運行正常無異聲。
6.擋板開關靈活,指示正確。
7.各處密封不漏油,漏風、漏水。
B .軸流式風機的檢修風機的檢查1.葉輪的檢查(1)葉片的檢查(2)葉柄的檢查(3)輪轂的檢查 2.調節(jié)機構的檢查檢查內容有:①電動執(zhí)行器(也有液壓執(zhí)行器)與杠桿連接處有無嚴重磨損,轉動是否靈活。
②杠桿有無裂紋、彎曲變形,有裂紋、彎曲變形須更換。
③杠桿與傳動軸連接處應無嚴重磨損,傳動軸動作靈活。
④連桿應無裂紋、彎曲變形,連桿裂紋、彎曲變形應更換。
⑤連桿與轉換器的連接螺絲應完好,若發(fā)現松動應重新緊固。
⑥導柱應無裂紋、彎曲變形且轉動應靈活。
⑦葉柄、轉換器、支承桿、導柱、密封蓋等處的軸承應完好,間隙應符合標準,潤滑良好。
⑧檢查轉換器套筒有無裂紋、斑痕、腐蝕銹痕。
⑨整個調節(jié)機構是否動作靈活,當動作不靈活有卡澀現象時,可以在連桿、杠桿、傳動軸等處根據需要調整墊塊厚度或杠桿長度,直至合格為止。
3.導葉的檢查檢查內容有:①導葉及其內、外環(huán)的磨損情況,導葉磨損嚴重時應進行焊補或更換;內、外環(huán)應完好,無嚴重變形。
②導葉與內、外環(huán)應無松動,緊固件完整。
③出口導葉進、出口角應符合設計要求,進口應正對著從葉輪出來的氣流,出口應與軸向一致。
離心泵檢修 小修項目:1 更換填料密封。
2 雙支承泵檢查清洗軸承、軸承箱、擋油環(huán)、擋水環(huán)、油標等,調整軸承間隙。
3 檢查修復聯軸器及驅動機與泵的對中情況。
4 處理在運行中出現的一般缺陷。
5 檢查清理冷卻水、封油和潤滑等系統(tǒng)。
2 大修項目:1 包括小修項目。
2 檢查修理機械密封。
3 解體檢查各零部件的磨損、腐蝕和沖蝕情況。
泵軸、葉輪必要時進行無損探傷。
4 檢查清理軸承、油封等,測量、調整軸承油封間隙。
5 檢查測量轉子的各部圓跳動和間隙,必要時做動平衡檢驗。
6 檢查并校正軸的直線度。
7 測量并調整轉子的軸向竄動量。
8 檢查泵體、基礎、地腳螺栓及進出口法蘭的錯位情況,防止將附加應力施加于泵體,必要時重新配管。
離心泵在進行拆卸檢修時,解體、檢修、回裝三個階段需要按照要求規(guī)定和步驟進行操作。
解體時1、拆止推軸承前應利用百分表測量出平衡盤間隙,并做好記錄;2、多級泵解體時必須將各零件按原裝配順序做好記號,以免回裝時混亂、裝錯;3、不便于做記號的小件(比如鍵)可與同級的葉輪或導葉(中段)等放在一起;4、解體時可直觀感覺一下是否有不正常的零件,比如配合松動等。
檢修時1、目測各零件表面是否正常,各配合面必須無磕碰劃傷、無銹蝕等;2、用量具實測關鍵配合部位公差是否合格;3、量葉輪密封環(huán)、殼體密封環(huán)、導葉密封環(huán)、級間軸套等處的間隙是否在允差范圍內,磨損過大的需要更換;4、檢查軸承是否完好;5、所有密封圈、密封墊都換新的。
回裝時1、先將轉子裝好,重新進行動平衡試驗;2、按拆泵的順序回裝各零件,回裝時注意量各密封環(huán)處間隙值,確保無誤;3、裝平衡盤之前應測量轉子總串量;4、裝上平衡盤后,測量轉子半串量;5、與制造廠總裝配圖上要求的總串量及半串量對照,應基本符合圖紙要求。
一般情況下半串量大約是總串量的一半左右;6、均勻地緊好各主螺栓,注意應對角進行;7、在軸上吸一塊百分表,旋轉軸對平衡盤進行打表,允差按圖紙要求,一般不得超過0.06;8、裝止推軸承時應注意調整平衡盤的間隙,應利用軸承前的調整環(huán)將平衡盤間隙調整至圖紙要求。
離心泵的各零部件檢修都有相應的標準,在檢修時要嚴格按照標準來進行。
泵軸1、清洗并檢查泵軸,泵軸應無裂紋,嚴重磨損等缺陷。
如已有磨損、裂紋、沖蝕等,應詳細記錄,并分析其原因。
2、檢測離心油泵泵軸直線度,其值在全長上應不大于0.05mm。
軸頸表面不得有麻點、溝槽等缺陷,表面粗糙度的允許值為0.8μm,軸頸圓度和圓柱度誤差應小于 0.02mm。
3、離心泵鍵槽中心線對軸中心線平行度誤差應小于0.03mm/100。
葉輪1、清洗并檢查各級葉輪表面,葉輪表面應無裂紋、磨損等缺陷,葉輪流道表面應光滑,且無結垢、毛刺,葉片應無裂紋、沖刷減薄等缺陷。
2、檢查各級葉輪吸入口和排出口密封環(huán),應無松動,密封環(huán)表面光滑,無毛刺,表面粗糙度Ra的允許值為0.8μm,與葉輪裝配間隙量應為0.05~0.10 mm。
以葉輪內孔為基準,檢查葉輪徑向跳動應不大于0.05 mm。
端面跳動不大于0.04 mm。
3、葉輪與軸采用過盈配合,一般為H7/h6。
鍵與鍵槽配合過盈量為0.09~0.12 mm,裝配后離心泵鍵頂部間隙量就為0.04~0.07mm。
4、葉輪須作靜平衡。
泵頭、泵殼及導葉輪1、清洗并檢查各級葉輪,應無磨損、裂紋、沖蝕等缺陷。
2、離心泵導葉輪的防轉銷應無彎曲、折斷和松動。
泵頭、泵殼密封環(huán)表面應無麻點、傷痕、溝槽,表面粗糙度Ra的允許值為0.8μm,密封環(huán)與泵頭、離心泵泵殼裝配間隙量為 0.05~0.10mm,密封環(huán)應不松動。
3、以離心泵泵頭、離心泵泵殼止口為基準,測量密封環(huán)內孔徑向圓跳動,其值不大于0.50 mm,端面圓跳動應不大于0.04mm。
4、測量離心泵泵頭、泵殼密封環(huán)與其裝配密封環(huán)之間的間隙量,其值應在0.50~0.60 mm之間。
軸承1、滑動軸承(1)軸承與軸承壓蓋的過盈量為0.02~0.04mm,下軸承襯與軸承座接觸均勻,接觸面積應大60%以上。
(2)更換軸承時,軸頸與下軸承接觸角為60~900密封,接觸面積應均勻,接觸點每平方厘米不少于2~3點。
(3)軸承合金層與軸承襯應結合牢固,合金層表面不得有氣孔、夾渣、剝落等缺陷。
(4)承頂部間隙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
(5)軸承側間隙在水平中分面上的數據為頂間隙的一半。
2、滾動軸承(1)承受軸向和徑向載荷的滾動軸承與軸的配合為H7/js6。
(2)僅承受徑向載荷的滾動軸承與軸的配合為H7/k6。
(3)滾動軸承外圈與軸承箱內壁配合為Js7/h6。
(4)凡軸向止推采用滾動軸承的泵,其滾動軸承的外圈的軸向間隙應留有0.02~0.06mm。
(5)滾動軸承拆裝時,采用熱裝的溫度不超過100℃,嚴禁用火焰直接加熱。
(6)滾動軸承的滾動體與油與滑道表面應無腐蝕、坑疤與斑點,接觸平滑無雜音。
聯軸器1、聯軸器與軸的配合為H7/js6。
2、聯軸器兩端面軸向間隙一般為2~6mm。
3、安裝齒式聯軸器應保證外齒在內齒寬的中間位置。
4、安裝彈性圈柱銷聯軸器時,其彈性圈與柱銷應為過盈配合,并有一定的緊力。
彈性柱銷與聯軸器孔的直徑間隙為0.40~0.60mm。
轉子1、轉子的圓跳動(1)單級離心泵轉子圓跳動公差值應符合表要求。
(2)多級離心泵轉子圓跳動應符合表的要求。
2、對于多級泵,必要時轉子應進行動平衡校驗,其要求應符合技術要求。
3、軸套與軸配合為H7/h6,表面粗糙度為▽1.6。
4、平衡般與軸配合為H7/js6。
5、葉輪(1)葉輪與軸的配合為H7/js6。
(2)葉輪時應做靜平衡,工作轉速在3000r/min的葉輪,外徑上允許剩余不平衡重量不得大于表的要求。
(3)葉輪用去重法找平衡,在適當部位,切去厚度不大于壁厚的1/3。
(4)對于熱油泵,葉輪與軸裝配時,鍵頂部位留有0.10~0.40間隙,葉輪與前后隔板的軸向間隙不小于1~2mm。
密封1、機械密封(1)壓蓋與軸套的直徑間隙為0.75~1.00mm,壓蓋與密封間腔的墊片厚度為1~2mm。
(2)密封壓蓋與靜環(huán)密封圈接觸部位的粗糙度為▽3.2。
(3)安裝機械密封部位的軸或軸套,表面不能有銹斑、裂紋等缺陷,粗糙度為▽1.6。
(4)靜環(huán)尾部的防轉槽根部與防轉銷頂部應保持1~2mm的軸向間隙。
(5)彈簧壓縮后的工作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偏差為±2mm。
(6)機械密封并圈彈簧的旋向應與泵軸的旋轉方向
(7)壓蓋螺栓應均勻上緊,防止壓蓋端面偏斜。
2、填料密封(1)封油環(huán)與軸套的直徑間隙一般為1.00~1.50mm。
(2)封油環(huán)與填料箱的直徑間隙為0.15~0.20mm。
(3)填料壓蓋與軸套的直徑間隙為0.75~1.00mm。
(4)填料壓蓋與填表料箱直徑間隙為0.10~0.30mm。
(5)填料底套現軸套的直徑間隙為0.70~1.00mm。
(6)減壓環(huán)與軸套的直徑間隙為0.50 ~1.20mm。
(7)填料環(huán)的外徑應小于填料函孔徑0.30~0.50mm,內徑大于軸徑0.10~0.20mm,切口角度一與軸向成45°。
(8)安裝時,相鄰兩道貌岸然填表料的切口至少應錯開90°。
主軸1、頸圓柱度為軸徑的1/4000,值不超過0.025,且表面應無傷痕,粗糙度為▽1.6。
2、以兩軸頸為基準,找聯軸節(jié)和軸中段的徑向圓跳動公差值為0.04mm。
3、鍵與鍵槽應配合緊密,不許加墊片,鍵與鍵槽的過盈量應符合表要求。
殼體口環(huán)與葉輪口環(huán)、中間托瓦與中間軸套的直徑間隙應符合表要求。
多級泵的檢修如果有條件的話,先看一遍制造廠的維護說明書及總裝配圖,看看有哪些特殊的地方需要注意。
填料壓蓋1、填料壓蓋端面必須軸垂直。
2、填料壓蓋與軸套直徑間隙0.75~1.0mm。
3、填料壓蓋外徑與填料箱間隙0.1~0.15mm。
4、機械密封壓蓋膠墊要高于接觸面1.50~2.50mm。
封油環(huán)1、封油環(huán)與軸套間隙1.00~1.50mm。
2、封油環(huán)外徑與端面垂直。
3、填料箱與封油環(huán)外徑間隙0.15~0.2mm。
聯軸器1、聯軸器的平面間隙:冷油泵2.2~4.2mm,熱油泵大于前串量1.55~2.05mm。
2、聯軸器用橡皮圈比穿孔直徑小0.15~0.35mm。
3、拆聯軸器時要用專用工具,保持光潔,以免碰傷。
軸與軸套 1、軸徑允許彎曲不大于0.013mm,對于低轉速泵軸中部不大于0.07mm,高轉速泵軸中部不大于0.04mm。
2、軸表面光滑,無裂紋、磨損等。
3、軸套表面保持Ra=1.6um。
4、軸與軸套采用H7/h6。
什么是露點:露點溫度用于衡量氣體中的水氣含量。
水具備這樣一種特性:能夠在多種條件下以液體、固體或氣體的形式存在。
為了解水蒸氣的性質,要知道氣體的一般性質。
對于任何氣體混合物而言,總壓等于所有組分氣體的分壓之和。
這就是道爾頓定律,其表示如下:P總和 = P1 + P2 + P3 …混合物中任何氣體的量都可以用壓力來表示。
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氧氣和水氣,大氣總壓由這三種氣體的分壓組成。
氮氣和氧氣的濃度較為穩(wěn)定,但水氣的濃度變化很大,必須通過測量來確定。
水氣的大分壓隨溫度變化而變化。
例如,溫度為 20 °C 時,水氣的大分壓為23.5 mbar。
23.5 mbar 被稱為 20 °C時的“飽和水氣壓力”。
在 20 °C 的“飽和”環(huán)境下,添加更多水氣會發(fā)生冷凝。
這種冷凝現象可用來測量水氣含量。
水氣濃度未知的氣體經過一個溫度受控的表面。
將表面冷卻,直至形成冷凝。
冷凝形成時的溫度稱為“露點溫度”。
因為溫度與飽和水氣壓力之間存在獨特的相關性(請注意,水氣的大分壓,又稱“飽和水氣壓力”,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測量氣體的露點溫度就可以直接測量水氣的分壓。
知道露點溫度,就可以計算出或查到對應的飽和水氣壓力 露點和霜點有何區(qū)別:露點 (Td) 是含水氣的氣體在恒壓下達到飽和時的溫度。
這是相對于冰點以上的溫度而言的,此時表面冷凝物是液態(tài)水。
霜點 (Td/f) 指低于冰點時的飽和溫度,對應的表面為冰。
實際上,在冷凍條件下,霜往往比露珠更早形成。
這種差異是由于水氣在水面或冰面上方時,其分壓發(fā)生輕微變化造成的。
這種變化被用來計算代表高于和低于冰點溫度的飽和點的值。
低于冰點溫度時的飽和點越低,Td 與 Td/f 之間的差異就越大(請參見圖表)。
理解這種差異的一個簡單方法是,當露點低于 0 °C 時,霜點將被用來表達此時的狀態(tài)。
維薩拉儀表默認使用相應的 Td/f,并且可以計算和輸出您的應用所需的任一變量。
露點與壓力露點有何區(qū)別:在高于大氣壓的壓力條件下測量氣體的露點溫度時,我們會用到“壓力露點”這一術語。
它是指氣體在壓力環(huán)境下的露點溫度。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改變氣體壓力會改變該氣體的露點溫度。
壓力對露點有什么影響:增大氣體壓力會使該氣體的露點溫度升高。
例如,大氣壓力為 1013.3 mbar,此時露點溫度為 -10 °C。
由上表可知,水氣的分壓(用符號“e”表示)為 2.8 mbar。
如果將空氣壓縮,使總壓力加倍到 2026.6 mbar,那么根據道爾頓定律,水氣的分壓 e 也將加倍到 5.6 mbar。
5.6 mbar 對應的露點溫度約為 -1 °C,很明顯,增大空氣壓力也會使空氣的露點溫度升高。
將壓縮空氣膨脹到大氣壓力會降低所有氣體組分(包括水氣)的分壓,從而降低氣體的露點溫度。
總壓力與水氣分壓 e 的關系可表示為:P1/P2 = e1/e2通過將露點溫度換算為對應的飽和水氣壓力,可以輕松地計算出總壓力變化對飽和水氣壓力的影響。
可以將新的飽和水氣壓力值轉換回對應的露點溫度。
這些計算可以使用表格手動完成,也可以借助各種軟件進行。
為什么了解壓縮空氣中的露點很重要:壓縮空氣中露點溫度的重要性取決于空氣的預期用途。
在很多情況下,露點并非關鍵(氣動工具的便攜式壓縮機、加氣站輪胎充氣系統(tǒng)等)。
有些情況下,露點很重要,因為輸送空氣的管路暴露在冰凍溫度下,高露點可能導致管路凍結和堵塞。
許多現代工廠利用壓縮空氣來操作各種設備,如果內部部件上發(fā)生冷凝,有些設備可能會出現故障。
有些需要壓縮空氣的水敏工藝(例如噴漆)可能有特定的干燥規(guī)范。
醫(yī)療和制藥工藝可能會將水氣和其他氣體視為污染物,要求達到非常高的純度。
壓縮空氣中露點溫度通常的范圍是多少?壓縮空氣中的露點溫度范圍上限為環(huán)境溫度,低可達 -80 °C,有時在特殊情況下會更低。
沒有空氣干燥能力的壓縮機系統(tǒng)往往會產生在環(huán)境溫度下飽和的壓縮空氣。
裝有冷干機的系統(tǒng)中的壓縮空氣會流經某種冷卻式熱交換器,從而使氣流中的水冷凝析出。
這些系統(tǒng)通常會產生露點不低于 5 °C 的空氣。
吸干機系統(tǒng)中的干燥劑吸收氣流中的水氣,可產生露點為 -40 °C 的空氣,必要時可干燥。
適用于儀表空氣的 ANSI/ISA-7.0.01-1996。
壓縮空氣的質量標準是什么:的限值:任何殘余顆粒物的大顆粒尺寸 允許的高露點溫度 大殘余油含下表中每個類別都具有一個介于 1 到 6 之間的質量等級編號,其依據為表中所示的參考值。
例如,如果某個系統(tǒng)符合 ISO8573.1 標準,且等級被評定為 1.1.1,則它能提供露點不高于 -70 °C 的空氣。
空氣中所有殘余顆粒物尺寸不超過 0.1 μm,大油含量為 0.01 mg/m3。
另有其他壓縮空氣質量標準,例如適用于儀表空氣的 ANSI/ISA- 7.0.01-1996 如何可靠的測量壓縮空氣中的露點:選擇具有正確測量范圍的儀表:有些儀表適合測量高露點,但不適合測量低露點。
同樣,有些儀表適測量非常低的露點,但在暴露于高露點時,性能會受到影響。
了解露點儀表的壓力特征:有些儀表不適合在加工壓力下使用。
可以安裝這些儀表來測量膨脹到大氣壓力后的壓縮空氣,但如果壓力露點是所需的測量參數,則測量的露點值必須進行壓力補償校正。
正確安裝傳感器:遵循制造商的說明。
不要在短管末端或其他無氣流的管道的“死區(qū)”部分安裝露點傳感器。
除上述一般原則,在選擇和露點儀表時還應考慮以下事項:A. 露點傳感器的佳安裝方式是將傳感器與壓縮空氣管路隔離開來。
可將傳感器安裝在“采樣單元”中,將該單元采用T型方式連接到壓縮空氣管路。
會有少量壓縮空氣排出并流經傳感器。
采樣單元應由不銹鋼制成,并用導管 (1/4” 或 6 mm) 連接到 T 形接頭。
在采樣單元和空氣管路之間安裝一個隔離閥將會非常實用,便于輕松地安裝和拆卸傳感器。
B. 流量調節(jié)裝置對于控制流經傳感器的氣流必不可少。
所需的流速僅為 1 slpm。
調節(jié)裝置可以是泄露螺釘或閥門。
為了測量壓力露點,應將調節(jié)裝置安裝在傳感器的下游,以便當隔離閥打開時,傳感器處于工藝過程壓力之中。
要在大氣壓力下測量露點,應將調節(jié)裝置安裝在露點傳感器的上游。
C. 請勿在超過推薦流速的空氣中采樣。
測量壓力露點時,流速過高會在傳感器處產生局部壓降。
因為露點溫度對壓力很敏感,這會導致測量出錯。
D. 佳的氣流導管材質是不銹鋼 (SS)。
非金屬管能吸收和解吸水氣,導致測量響應滯后。
如果沒有不銹鋼管,請考慮使用 PTFE或其他不吸水的材料。
不要使用透明塑料管或黃色橡膠管。
E.通過將傳感器直接安裝在壓縮空氣管路中,可以降低性露點儀表的安裝成本。
在這些情況下,應選擇一個傳感器有足夠氣流且壓縮空氣溫度等于或接近環(huán)境溫度的位置,這一點非常重要。
露點傳感器出現故障的警示信號是什么:儀表總是顯示一個值,仿佛輸出或顯示被鎖定了。
儀表“觸底”,其讀數始終為可能的低值。
儀表讀數不穩(wěn)定,在很寬的數值范圍內快速或隨機變化。
儀表顯示不可能的干/濕露點值。
應該多久檢查或校準一次露點傳感器遵循制造商的建議。
建議校準間隔為一年或兩年,視儀表具體型號而定。
有時,對照經過校準的便攜式儀表進行簡單的現場檢查就足以驗證其他儀表的運行是否正常。
在每種儀表的對應用戶指南中提供了詳細的校準信息。
如果您對露點儀表的性能有任何疑問,請隨時檢查其校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