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率萬余民工修建"/>
單價: | 面議 |
發貨期限: |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天內發貨 |
所在地: | 河南 新鄉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發布時間: | 2023-11-24 16:01 |
最后更新: | 2023-11-24 16:01 |
瀏覽次數: | 121 |
采購咨詢: |
請賣家聯系我
|
鹵菜的形成經歷了從秦惠王統治巴蜀(公元前221年)到明代的歷史階段,大約經歷了千余年的時間。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率萬余民工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又派人“穿廣都鹽井”生產出四川的井鹽,西晉人常璩所著的《華陽國志》在追述當時飲食習俗就有“尚滋味,好辛香”及“魚鹽、茶蜜、丹椒”的記載。從中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已經學會使用巖鹽和花椒制造鹵水。鹵菜是烹飪學上涼食菜肴的通稱,是各地區耳熟能詳的家常菜。鹵菜共分為紅鹵系列、鹽焗系列、麻辣系列、泡椒系列、烤鴨系列、醬香系列、五香系列、海鮮系列、涼拌系列等9大系列。它經過腌制、風曬、煮燜或鹵制后,經刀工處理,簡單包裝,即可食用,特點是干香、脆嫩、酥爛、爽滑、無湯、不膩、色澤光亮、食用方便、便于攜帶,備受人們的喜愛。中國鹵菜源遠流長,種類繁多,風味各異,一直以它獨有的形式在不斷的超越與發展,在粵菜、湘菜、徽菜、川菜當中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不論城市鄉間,放眼酒樓飯店、街邊小巷隨處可見其蹤跡。
鹵菜到西漢時,由于井鹽的大量開采和使用,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飲食習慣已經初步形成。西漢人左思在《蜀都賦》中就有“調夫五味”,甘甜之和,,五肉七菜,朦厭腥臊,可以練神養血者,莫不畢際”的記載,調夫五味講的就是鹵的調味方式。“蜀都”即是其中寫道的“金城石郭,兼帀中區。既麗且崇,實號成都”。當時的生產已經極大的豐富,經濟也飛速發展,這也是“成都”名號的來源“蠶叢嫘祖,繅絲織錦;魚鳧杜宇,漁獵布谷。一年成聚,兩年成邑,三年成都”。鹵菜經過三國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鋪墊,川鹵在唐朝時已經邁了一大步。唐朝的遷客騷人們為了找到詩的靈感,都喜歡在寫詩時飲酒。宮廷的飲酒作樂都無不與酒有緣。而飲酒又少不了上乘佳肴。這樣就促進了川式鹵菜的發展;到了明代,人們的飲食習俗注重養身食療。特別是明代的《飲膳正要》和《本草綱目》的問世,促進了朝野人士更加重視食療。由于記載的藥料中有些即能防病、治病、又能產生香味,達到調味的目的,大部分都被作為鹵菜調料。
鹵水分類
鹵水分為兩大類:即紅鹵和白鹵。其味型基本相同,屬復合味型,味咸鮮,具有濃郁的五香味(所用味料,香料基本相同)。紅鹵,加糖色鹵制的食品呈金黃色(咖啡色,如鹵牛肉,金黃色,如鹵肥腸等)白鹵,不加糖色鹵制食品呈無色或者本色(白鹵雞,白鹵牛肚豬肚等)